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购物广告良.莠.不.齐.,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影响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
②对孩子的学习而言,优秀的老师固然必不可少,良好的环境也同等重要,否则一.傅.众.咻.,很难达到教育的
目的。
③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自由,少一分天真,所以我愿意过一种挥.洒.自.如.的生活,愿人生如行云般随意卷舒。
④时至今日,清华的体育精神犹在。清华学生往往不好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而是注重实践,就跟这种体育精神密切相关。
⑤在多年后的未来,不管我是回归故乡,还是留在此地,我总会记起,自己有一段最美的岁月,这雪.泥.鸿.爪.,会变成我终生的回味。
⑥陈寅恪先生的讲课风格严谨平实,言必有据,有些史料相当冷僻,文史知识缺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13 05:0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___________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既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又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创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他们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___________的表达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文化积累。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互联网时代人们___________,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网络语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如今的语言复杂地发展着,在合弃旧元素的同时吸收新元素,不断更新发展。在语言的___________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勉为其难    丰富多彩    只争朝夕    吐故纳新
B.强人所难    千奇百怪    时不我待    兼收并蓄
C.勉为其难    丰富多彩    时不我待    兼收并蓄
D.强人所难    千奇百怪    只争朝夕    吐故纳新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善用语言,既可以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个人的故事,又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创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B.而善用语言,既可以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又能够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个人的故事。
C.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个人的故事,还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D.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创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还能够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个人的故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牧民 ,载歌载舞……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不难发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人工植树造林为例。苏木山位于内蒙古东南,属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4.7米。如今,(    ),但当年植树造林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当地政府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树种,尝试过很多种树,种植效果都不好。直到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
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有 的自然优势。当地 ,依靠农业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甜菜等特色富民产叶,实行品牌化营销、集团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还有,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情节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B.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
C.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D.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
B.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
C.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的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D.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当地的生态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衣食无忧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势利导
B.安居乐业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地制宜
C.衣食无忧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地制宜
D.安居乐业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势利导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