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意为“神圣的平原”,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1 500米,终年气温为18℃~24℃,湿度68%,无明显季候风,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动,无金钱概念。
芋艿,营养价值丰富,为多年生块茎湿生草本植物,叶盾形肥大,株基部缩茎可累积养分肥大呈肉质球,即“母芋”,母芋生“子芋”,子芋生“孙芋”。芋艿性喜温和湿润,生长适温20℃以上;为短日照草本,较耐荫,具有水生性,不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广。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材料一: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大豆、玉米、烟草、牲畜、羊毛等。大豆是喜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有很强的吸肥能力,与烟草、牧草等作物进行轮作,与玉米进行套种。
材料二:下图左为帕图斯湖周围区域地图;下图右为大豆与玉米套种景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