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三角洲是海陆交互作用的产物,既受陆地径流输沙的影响,又受潮汐、风浪、洋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影响。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1128-1855年南徙(改道)时带来巨量泥沙堆积形成,近年来专家对原水下三角洲受侵蚀后的泥沙进行了研究。
材料一 苏北废黄河口及所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冬季考察废黄河三角洲水下沉积物粒度的统计数据(%)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和河口位置经常迁移,1128年,黄河夺淮河入黄海,此后,其携带的泥沙在苏北形成巨大三角洲。1855年,黄河北归在山东省入渤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读苏北废弃黄河三角洲海岸淤涨示意图(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