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jī)发小人,一地里投(bēn)人不着,迤逦(yǐ nǐ)不想来到沧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B.祥林嫂脸上(shòu)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shì)的;只有那眼珠(jiàn)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 福》
C.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wǎn)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mài)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
D.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qìn)(zì)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fēi)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记念刘和珍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0-07-06 02:57: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一)

汪国真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符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些诗句曾风(mǐ)一时,记录着两三代人的青春,而争议也从未停止。有人不(lìng)其辞,赞其直白流畅的话风、励志向上的气息,认为这是真正的诗歌、人民的诗歌。有人则(chì)之以鼻,指责这样的文字在诗歌本体艺术、情感和深度上与经典诗歌差距很大,只不过是“押韵的散文”、“格言式的快餐”。

诚然,诗歌是一门高雅艺术。但是不是文字浅显了,意蕴就肤浅了,登不得大雅之堂了?恐不见得。相传,唐朝白居易每每作诗必求“老(yù)能解”,文字之通俗浅近可见一般,但大概没人会质疑《卖炭翁》《琵琶行》的艺术成就。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诗歌,被称为文化大家族的小精灵,重在以无形力量一击即中穿透心扉。倘若一篇诗作,能迅速让大众同频共振,为其拨开生活的迷雾,赋予向上的力量,文字直白还是华丽就没那么重要了,反而是退尽浮华的诗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风(mǐ)一时肤浅
B.不(lìng)其辞可见一般
C.(chì)之以鼻同频共振
D.老(yù)能解退尽浮华
【小题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
A.文学艺术固然高于生活,但生命力却源于生活。
B.虽然生命力高于生活,但文学艺术却源于生活。
C.虽然文学艺术高于生活,但生命力却源于生活。
D.生命力固然高于生活,但文学艺术却源于生活。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