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1956~2000年辽河干流下游河道累积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期间,该河段
A.河床变浅
B.河床变深
C.河道变窄
D.河道缩短
【小题2】1990~2000年,辽河流域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中上游的输沙量增加
B.三角洲面积缩小
C.干流径流量先增后减
D.植被破坏较严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07 12:0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A.由小到大
B.由大到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小题2】下图中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同类题2
读亚热带大陆东岸某河流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A、B两处谷地与甲、乙断面的对应关系:A—________,B—________。
(2)该河流________资源丰富,图中显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流水的侵蚀作用中,河流源头以流水________侵蚀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________(侵蚀)作用,也有________(侵蚀)作用。
(4)流水作用中,C河段以哪种作用为主,为什么?一般会形成哪些河流地貌?
同类题3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甲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
A.a处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B.b处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小题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减小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D.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局地气候
同类题4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结合古诗,读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
【小题2】沿甲乙一线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 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4)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