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小题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13 10:0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分别是在青藏高原海拔3700米和4800米处拍摄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石堆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冰川堆积
B.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C.流水沉积风化作用
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小题2】甲处的石堆位于
A.河流凸岸
B.河流凹岸
C.下游平原
D.冲积扇顶部
同类题2
粤语歌曲《上海滩》中有歌词“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湾转千滩”,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滩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河流“湾”和“滩”处主要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湾”处主要是流水侵蚀
B.“湾”处主要是流水沉积
C.“滩,处主要是流水侵蚀
D.“滩”处主要是流水搬运
【小题2】河流“湾”和“滩”的地貌分离,属于下列哪种分异规律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同类题3
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 ( )
A.V形谷
B.角峰
C.冲积扇
D.河漫滩
同类题4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时期的沙坎
A.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B.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小题2】与甲相比,乙时期
A.河口盐度上升
B.河流流量增加
C.潮流减弱
D.地壳抬升
【小题3】如果该河口区位于珠江口,近年来沙坎最可能的运动状况及原因是
A.向陆地移动 用水量增加,径流作用增强
B.向外海移动 上游兴修水库,径流作用减弱
C.向陆地移动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D.向外海移动 气候变化,流域内降水增加
同类题5
下图为“瀑布结构和演化示意图”,瀑布是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跌落的水流。在河流演化史中,瀑布将向上游方向不断后退,且高度降低,最终导致自身的消失。这种趋势的形成原因是
A.下游地壳抬升,断层的落差减小
B.瀑布侵蚀崖底,导致崖壁崩塌
C.泥沙逐渐淤积,河床的坡度变缓
D.板块水平运动,底部岩层脱落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