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图甲为世界局部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①②河流发源于高原向西流入海洋,乙为在图甲南部地区航拍的农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甲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形成以风力作用为主
B.河流干支流一直沿断层分布
C.河谷与山脉南北相间分布
D.两河地带形成良好的储油构造
【小题2】图甲中的河流
A.流程长、流速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均以山地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①河流的结冰期比②河流长
D.②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比①河流更明显
【小题3】图乙农田中分散着大量长方形或多边形的深色景观(如a、b、c、d所示),推断景观名称及主要功能是
A.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塑料大棚
B.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电站
C.冬季蓄水、夏季引用的池塘
D.储存粮草、饲养奶牛的棚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0-27 12:4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甲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编号
结构模式
投入产出比
产值(元/亩)
①
林网—粮食—蘑菇
1:2.44
1032.76
②
林网—枣—粮—草莓
1:2.70
1819.10
③
林网—桃—粮—蔬菜
1:2.71
1809.40
④
林网—苹果—粮食—蘑菇
1:2.69
1865.00
【小题1】图乙中甲河下游地区是重要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光照弱
C.热量不足
D.水源不足
【小题2】甲河流域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农业,上表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其中,林农生态模式的每亩净收益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2
2013年末,浙江省重拳出击,提出“五水共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浙江省提出“防洪水”的主要依据是
A.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量大
B.夏季受冷空气的影响,产生暴雨
C.夏秋季受锋面气旋控制,长期大雨
D.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台风
【小题2】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常将城市天然河道取直、河堤和河底硬化、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即河道渠化。该措施的负面影响是
A.改变河底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
B.阻断与土壤联系,水体净化能力减弱
C.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致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扩大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2)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__
(甲、乙、丙、丁)处。形成乙下方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
_____。
(3)图中②、③环节的名称分别是_____
___、
。
(4)该图反映了自然界的两大物质循环过程,分别为___
_
___、
。
同类题4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什么?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
(3)两同学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在B、D、F河段中最适宜选择的是,为什么?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两位同学分别在登山出发点和到达点山顶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
(6)图中B地比E地夜晚气温低,为什么?
同类题5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图中地理事物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树木,草坪涵养水源,增加下渗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节地表径流
D.城市建筑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小题2】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