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中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材料二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11-23 08:0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淮安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区下水道改造前后的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污水处理方式影响了水循环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水汽输送环节
D.径流环节
(2)乙图与甲图的区别在于
。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
。
(3)请你从资源化角度谈谈图示管道改造的积极意义。
同类题2
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a、b、c、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 )
A.a减少
B.b减少
C.c减少
D.d增加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B.缓解城市缺水的问题
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
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
同类题3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
B.甲、乙
C.乙、丙
D.乙、丁
【小题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小题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该地退耕还草的是
A.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B.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C.实现河流梯级开发
D.实现土地生态恢复
同类题4
下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读图,完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河口处近1 000平方千米的海域被称为“淡水海”,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寒暖流交汇
B.大陆架宽浅
C.河流泻水量大
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
【小题2】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
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C.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
D.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