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下列有关洋流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
C.离岸风导致底层海水上升,形成著名渔场
D.几乎每年都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小题2】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下列有关洋流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C.可能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10-08 09:3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形成了洲际贸易。其中,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纺织品等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材料二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
(1)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2)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出程”航线非洲西海岸沿岸有哪些自然景观?反映了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同类题2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伟大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沿图中A航线用了37天,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沿图中B航线仅用20天。
(l)为什么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会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
(2)都柏林纬度高于圣约翰斯,但冬季(1月)圣约翰斯的气温却低于都柏林,试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3)④地曾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说出渔场的名称并解释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4)若图中①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②、③两地哪里更容易受污染,试说明原因。
同类题3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其流动方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①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
C.②洋流为暖流
D.④洋流为暖流
【小题2】若图示海域有国际日界线通过,当②洋流势力增强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②洋流所在海域渔业增产
B.②洋流所在海域沿岸降水增加
C.①洋流所在海域沿岸台风出现次数减少
D.①洋流所在海域沿岸变得干旱
同类题4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小题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小题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三大洋,从印度洋到大西洋可以顺水航行的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小题4】下列四组城市,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泉州、加尔各答
B.科伦坡、内罗毕
C.鹿特丹、威尼斯
D.莫斯科、德黑兰
同类题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图甲)。
材料二: 南非(见图乙)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西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非渔业很发达,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鱼类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值居非洲前列。
(1)丁地自然带为
,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以
为基础。
(2)图中洋流A的流向为
,洋流B的性质是
。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南非渔场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和
部沿海,两地渔场的成因分别为
。
(4)渔产品加工为
导向型工业,南非发展渔产品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