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
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
【小题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变小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小题3】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RS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B.利用GP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C.利用GIS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
D.利用GPS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28 09:0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
3
/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s。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地点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流速为3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A.300m
3
/s
B.500m
3
/s
C.150m
3
/s
D.1500m
3
/s
【小题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沙漠东南部分布有湖泊群,多为咸水湖,湖中多卤虫(是鱼类的良好饵料)。湖泊常年不冻,周边沙地分布着稀疏的梭梭林、沙拐枣、沙竹、沙葱等植被。当地政府在1999年成立湖泊自然保护区,并开始发展旅游业。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内陆湖泊水源补给与排泄平面图。
(1)描述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该湖泊群的过程。
(2)分析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3)列举1999年以前当地主要的两种生产活动。
(4)你是否赞同当地大面积种植沙拐枣,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在山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围湖造田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活动,都对水循环各环节产生影响。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某区域水循环。
(1)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环节________ (填数字序号)关系最密切,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2)近年来该地区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据图推测其可能的人为原因。
(3)说出图示区域不同位置受河流影响塑造的地貌类型。
同类题4
阿涌贡玛错是黄河源区的重要补给水源,下图是1990—2001年阿涌贡玛错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气候变化是图示时间该湖泊水位变化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会造成( )
A.大量引水灌溉
B.冰川消融增多
C.湖面蒸发量增大
D.汇入湖泊径流增多
【小题2】湖泊出水口底部最低高程也是影响湖泊水位变化的因素,这是因为湖泊出水口处( )
A.流速小,湖泊水位迅速降低
B.堆积物坚硬,湖泊水位下降明显
C.堆积物松散,湖泊水位下降小
D.下切作用明显,湖水泄出量增加
同类题5
在城市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图4为某地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以及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a加快,易出现城市积水
B.b加强,引起地面的凹陷
C.c增多,地下水位下降
D.d增强,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小题2】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增加了高山冰川的面积
C.造成海平面上升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河流堆积地貌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