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
3
/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s。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地点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流速为3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A.300m
3
/s
B.500m
3
/s
C.150m
3
/s
D.1500m
3
/s
【小题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8-19 05:3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垂直运动)
(1)A处降水类型为
。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
(4)近些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
同类题2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
B.蒸腾
C.蒸发
D.下渗
【小题2】树干流液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土壤黏性
C.温度高低
D.云层厚度
同类题3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主要原因有哪些?
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
同类题4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显示的是( )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小题2】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
A.滴灌
B.渗灌
C.抽取地下水
D.回灌地下水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成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最后注入大西洋,其支流多达436条。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相差很大,有些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10毫米,有些地方降水达4000毫米以上,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可达到81100立方米/秒以上,入海水量居世界第5位。奥里诺科河中游平均河宽l-1.5km,下游平均河宽2km左右,水位年变幅12m,河道为均匀剖面,平均坡降约为0.045‰。奧里诺科河年平均输沙量约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涨水季节)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 (退水期间)的干流。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图中①、②、③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
(2)分析①、③两地区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试解释奥里诺科河一年中汛期前后两次沙峰的成因。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