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下图示意罗布泊不同时期湖岸线及河流入湖三角洲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老三角洲到较新三角洲的位置和面积变化说明
A.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B.河流搬运作用增强
C.河流入湖口的沉积量增加
D.河流入湖口向湖心推进
【小题3】新三角洲的位置后退说明
A.湖泊水面上升
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湖水侵蚀能力增强
D.河流改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9-28 02:4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试题。
【小题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小题2】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a
B.b
C.c
D.d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直线为河流,曲线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等潜水位线)( )
A.
B.
C.
D.
【小题2】该河的水文特征可能是( )
A.水位变化小
B.结冰期长
C.含沙量小
D.流量大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小题2】关于A、B两国正确的说法的是:
A.A、B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的历史原因是淡水之争
B.A国是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C.B国南部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北部山地的阻挡
D.东南季风的强弱,易使B国造成洪涝或干旱
同类题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安那托利亚高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平底船是古文明时期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人们就地取材利用芦苇和天然沥青制造而成。图示意西亚两河流域。
(1)简述两河下游河段水位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平底船成为古文明时期两河流域主要水上交通工具的自然原因。
(3)指出该地区目前与古代相比水运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5
下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河口处近1 000平方千米的海域被称为“淡水海”,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泻水量大
C.大陆架宽浅
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
【小题2】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
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C.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
D.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
【小题3】能体现出图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
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
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河流地貌的发育
湿地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