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更显得温馨浪漫了。
B.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C.不论多么完美无缺的阴谋、多么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都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D.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E.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4-20 12:3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   ,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   遭遇口碑危机。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    ;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   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小题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
B.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
C.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
D.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_,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_。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时至今日,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成果变得越来越科学,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看作是此前研究的拾漏补遗。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_________,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_________,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对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对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中国于1998年引进
B.1976年这本书被出版,翻译成了各种文字,中国于1998年引进
C.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
D.1976年这本书被出版,翻译成了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C.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8年10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鲲龙”AG600是我国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此次水上首飞的成功,对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增强中国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 ,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锁状态。为实现和满足多方面的设计指标、功能需求,从2009年“鲲龙”AG600立项以来,全体参研单位和人员 ,不断攻坚克难,完成了百余项大型综合试验和三千余项设备安全性试验,确认了数千个零组件制造符合性项目标准和数万个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

( )。一是汲水快,灭火面积大。船体部分有4个水密箱,滑行中一次最多可汲水12吨,最快仅需20秒;抵达火场时操作人员可在距离树梢30米到50米的高度 地投水,单次投水救火就可覆盖近10个篮球场大小的面积。二是高抗浪,海陆用途广。船体还拥有高抗浪设计,除在水面低空搜索外,还可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水面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可以一次性救护50名遇险人员;偏远岛礁、高原湖区,在物资运输等方面都能  。三是航程远,续航时间长。救援半径能达到1500千米,相当于从三亚到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的距离。飞行速度是救捞船舶的10倍以上,彻底摆脱直升机救援速度慢、腿短等弊病!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次水上首飞的成功,对增强中国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B.此次水上首飞的成功,对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中国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C.此次水上首飞的成功,对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中国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助推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D.此次水上首飞的成功,对提升中国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小题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寥寥无几 宵衣旰食 挥洒自如 大显身手
B.凤毛麟角 宵衣旰食 从容不迫 大有可为
C.寥寥无几 夙兴夜寐 从容不迫 大显身手
D.凤毛麟角 夙兴夜寐 挥洒自如 大有可为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丰富的功能是“鲲龙”的特点,让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B.“鲲龙”具有丰富的功能用途,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C.“鲲龙”丰富的功能用途,使它成了森林灭火的“多面手”
D.“多面手”的用途,使“鲲龙”多次创造“上天人海”的奇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每年都有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竞相问世,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________。纵观历史,古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近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当代作家路遥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生活,耗时很久才得以完成《平凡的世界》三部曲……_______,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 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的精雕细琢而成。同时,这些著者更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当然,在繁荣背后也存在_____的现象。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泥沙俱下
B.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C.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鱼目混珠
D.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C.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D.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以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B.完美地解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C.诠释了完美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品质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完美地诠释了的创作品质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