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②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③一味喜欢萌萌哒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逃遁在萌文化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这就是一种“文明病”了。
④党代会上,赵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提案,事实依据丰富、充足,反映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呼声,如水投石,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⑤中国和老挝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了互信,中老两国形成了颠扑不破的命运共同体。
⑥著名作家王家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
⑦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A.①③④
B.④⑥⑦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05 11:1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B.众口纷纭   无案可稽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C.莫衷一是   无案可稽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众口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40年来的小说创作,由短篇小说先行、中篇小说崛起、长篇小说勃兴主导了40年文学锐意进取的历史进程。不仅在蹈厉奋发中继往开来,在持续演进中硕果累累,况且也在筚路蓝缕奋进中积累了不少重要的文学经验。

40年来,现实主义不断更新,主要推动了两类小说创作的长足发展。乙一类是家族历史与文化的创作,这类小说以家族历史为主干故事,通过一个家族在一个时期的荣辱盛衰,来透视文化精神的嬗变,折射社会变迁与时代更替。代表性作品如张炜(古船》、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李锐《旧址》莫言《丰乳肥臀》等。另一类是“反腐”小说写作,这类小说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主写义利抉择、正邪较量。丙代表性作品有周梅森《人间正道》、《人民的名义》、张平《抉择》、陆天明《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周大新《曲终人在》等。可以说,由于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写法,贯注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做到了思想精深与艺术精湛的桴鼓相应,达到“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较高标准。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且
B.筚路蓝缕
C.贯注
D.桴鼓相应
【小题2】文中的画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括是北宋时期(   )的科学家与科技史家,他(   ),善于观察,在天文、地理、水利、算术、物理、生物等诸多科学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为官30多年间走过了宋朝很多的山川,这让他有机会对所行之处的地理进行科学的研究、考察与分析。熙宁七年(1074)沈括察访河北西路时,根据山崖中的螺蚌化石和砾层的层积带推断出太行山在远古时就是海滨。这种通过地层结构分析海岸线的方式与现代地质学(   ),十分超前。在任鄜延路经略使时,沈括发现了延州地区人们有使用石油的现象,将之记录于《梦溪笔谈》中。他首次使用“石油”一词,并预言石油“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_________________。沈括还首次对华北冲积平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他观察到华北许多河流中都含有大量泥沙,又对比古籍中海陆变迁的记载,认为华北平原是由河流中的淤泥沉积形成的。此外,他对比了雁荡山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认为两者都是通过流水侵蚀形成的。这一发现也是(   )的,比美国人郝登的流水侵蚀学说早了700年。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让他有机会对所行之处的地理进行科学的考察、分析与研究。
B.这让他有机会对所行之处的地理科学的进行研究、分析与考察。
C.这让他对所行之处的地理有机会进行科学的研究、考察与分析。
D.这让他对所行之处的地理有机会进行科学的考察、分析与研究。
【小题2】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在900多年前的宋代是非常具有远见性的观点
B.这个观点在900多年前的宋代是非常具有远见性的。
C.在900多年前的宋代这个观点是非常具有远见性的。
D.这个在宋代900多年前是非常具有远见性的观点。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首届一指 博学多才 不谋而合 史无前例
B.首屈一指 博闻强记 不约而同 空前绝后
C.当仁不让 博学多才 不谋而合 史无前例
D.当仁不仁 博闻强记 不约而同 空前绝后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