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有多条河流注入,除南部外,三面山峦迭张。该潮的湖水透明度受天气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鱼是该湖重要的鱼类,只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下图示意马拉维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马拉维湖的成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变迁改道
C.岩层挤压凹陷
D.冰川侵蚀作用
【小题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该月
A.太阳辐射较强
B.东南信风较强
C.平均气温较高
D.降水量较丰富
【小题3】导致该湖慈鱼分布区城较小的因素主要是
A.盐度
B.水深
C.水质
D.水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2-11 11:5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序号①②③所表示的水循环节名称分别是
、
、
,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
、
。
(2)甲处地形是
,乙处地质构造是
。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个隧道,则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甲、丙两处中的
处;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甲、丙两处中的
处。
(4)某地质考察队从山体丙的A到B到C处沿着图示直线依次钻孔取样,发现岩石的年龄关系是( )
A.老—新—老
B.新—老—新
C.年龄一样
D.由新到老
(5)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同类题2
通州行政副中心率先在北京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两种水循环模式中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地下水储量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小题2】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为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腾
D.蒸发
同类题3
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小题2】图示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
同类题4
2015年6月,太原市首次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碱少地下径流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 )
①加快太原市淡水资源的更新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
③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④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下图示意在降雨强度与坡度均相同条件下,五种不同初始干密度(g/cm3) 土壤模型,坡面径流的平均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干密度与孔隙率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坡面径流流速
A.与土壤干密度呈负相关
B.与土壤孔隙率呈正相关
C.随干密度增大更快稳定
D.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大
【小题2】坡面径流历时10分钟内的流速变化是因为
A.下渗水量减少
B.降水强度增大
C.土壤孔隙变大
D.土壤冲刷加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