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光热资源充足,是世界第五大产棉国,第二大棉花出口国,棉花是它主要的外汇,平均棉花(籽棉)年产量为350万吨,棉花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40%。因其盛产棉花,故有“白金之国”的美誉,棉花种植历史已逾两千年。但是2016年始,乌兹别克斯坦计划未来五年减种10%的棉花,以保证小麦、水稻等粮食的供给和改善当地恶化的生态环境。下图为乌兹别克斯坦示意图,下表为该国气候资料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日均最高气温(℃)
5
8
14
23
29
34
日均最低气温(℃)
-5
-3
3
10
14
18
平均降水总量(mm)
33
29
49
43
22
4
平均降水天数(天)
11
10
12
11
7
3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均最高气温(℃)
36
34
29
21
14
8
日均最低气温(℃)
20
17
12
6
2
-1
平均降水总量(mm)
3
1
3
18
23
31
平均降水天数(天)
2
1
2
6
7
11
(1)分析乌兹别克斯坦盛产优质棉花的原因。
(2)从生态环境方面说明未来五年乌兹别克斯坦减少棉花种植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阿姆河上游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当地水源不足问题,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5-06 02:2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研究黑河中游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对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读“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表”,回答下列各题。
注:支斗渠:干渠的分支水渠,支渠是干渠的分支,斗渠是支渠的分支
【小题1】对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量供需比数值高低取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引用密度高低
B.有数灌溉面积比例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大
C.水量供需比数值越高,农业种植规模越大
D.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越高,农业发展水平越高
【小题2】据悉,当地耕地面积从2000年至2011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判断
A.随农作物数量的增加,供需比会逐渐下降
B.耕地面积增加必然导致地表水引用量的增加
C.耕地面积增加是有效灌溉农田比例增加的结果
D.若支斗渠密度与耕地变化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新增耕地的区域可能基础设施不完备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为内流湖,是一个淡水湖。湖泊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近年来,湖泊面积急剧缩小,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湖面也没有如期伸展。
(1) 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 乙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当乙地盛行西南风时,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从乙到丙自然植被变化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
(3) 甲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湖泊面积季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造成该湖湖面缩小的原因有哪些?
(4) 为避免甲湖干涸,沿岸国家应采取的合理应对措施有哪些?
同类题3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小题2】据图乙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中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午夜前后
【小题3】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同类题4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黑龙江
B.新疆
C.海南
D.内蒙古
【小题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③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小题3】在山西省,下列措施中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打坝建库
B.覆膜种植农作物
C.植树造林
D.修建梯田
同类题5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比较表。
下图为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发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水平的差异。
(3)材料2所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南”指________流域,“北”指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读下图,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