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几乎是处处要求达到极致。新建的住宅区所在 地域一般都处于高地,形成一定的坡面,居民小区的绿地也有坡度,都有利于雨水自然下流。连市 内高架路路面都设置了雨水收集管道,防止任何雨水被浪费。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