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的。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该湖是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的。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有很密切的关系。
材料一: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材料二:中亚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地区,因过度引水灌溉,导致该区域环境问题增多。有人建议其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材料三: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侧)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