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来自海峡对岸的一个小字辈,笔者曾有幸在台岛和海外场合,多次面聆先生的教诲,与先生有过极难得的个人接触交往。那样的场合,大家都习惯称等他“沈校长”。他是这样一位让人如沐春风的兄长式的长辈。甲在台北、香港、新加坡以及那几次议题宽泛的研诗会上,只要有沈先生在场,就一定不会有冷场,隔膜,僵局的时候。即使观念、旨趣多么不同的人物,他都能为大家找出共同话题,都能和你坐在一起,一无挂碍且一无矫饰地胡侃海聊——从两岸政经、琴棋书画一直谈到饮食男女。乙这样几乎是无边界、无疆域的包容度和被接受度——可以和海峡两岸的历届朝野人物平坐论道,可以超越从台湾”党外”时期到今天“蓝绿”纠缠的多党恩怨而始终保持独立参与、协调沟通的知识人姿态,更能在围棋、桥牌、诗酒以至武侠诸般式艺上和天下英豪一较短长,丙又能以优雅的绅士风度和流利的英语在西方政经、科研、人文舞台上如鱼得水——如此这般,都使得沈君山当料起“海峡两岸第一‘高人’”的称谓。
杭州的西湖,与苏东坡这位大师的名字紧紧相连。不知是西湖使苏轼名垂万世,还是苏轼使西湖更加风光,真是难下判断。甲更不知是西湖与他有缘呢,还是他与西湖有缘,凡是他出仕过的州县,都有西湖。除了这个大名鼎鼎的杭州西湖外,广东惠州的西湖、安徽颍州的西湖,都是苏东坡流连忘返过的地方。乙因此,古人诗云:“东坡原是西湖长”,就是这个出典了。
丙也许钟灵毓秀的湖光山色给了诗人灵感,写出名诗名句也许由于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使这一碧万顷的绿水青山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西湖区分开来,而闻名遐迩。于是,大师笔下的西湖,便成了游客心向往之的去处。这就是山水以文人名,文人以山水存的中国文化特色了。谁来到这些西湖,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