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___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___,缺少可观赏性。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___,我看得___。
A.坦诚 以强凌弱 半斤八两 津津有味
B.坦率 以强凌弱 棋逢对手 津津有味
C.坦率 弱肉强食 半斤八两 津津乐道
D.坦诚 弱肉强食 棋逢对手 津津乐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09 02:0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切,追求完美;琢磨,追求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   ①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迎风摇曳;荷塘新叶,展露欲滴,兰飘香,清芬可。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创作的过程,有变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精益求精,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一部《诗经》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世滥;一部《论语》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 ②    , 还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断数须”到“为人性僻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惟其如此,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_   ③   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切(cuō) 越(zhuó) 忌(qiè)
B.竹影扶(shū)  兰飘香(huì)  清芬可(yì)
C.变(tuì) 滥(shāng)    郁(wěng)
D.断(niān) 须(jīng) 佳句(dān)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浮于事 尊重 即时B.人浮于事   敬畏   及时
C.心浮气躁 敬畏 即时D.心浮气躁   尊重   及时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诗,推而广之还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______(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打量。(甲)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乙)美无所不在,__________(除非/并非)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丙)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的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慵懒的猫,窈窕淑女探身晾衣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丁)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__________(禀赋/秉性)的不同而差异极大。

【小题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具匠心除非禀赋B.别具一格并非禀赋
C.独具匠心并非秉性D.别具一格除非秉性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点石成金”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品格
B.指的是能够从特殊的角度再现或真实或虚幻的 生活
C.指的是使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产生丰富的意味和美感
D.指的是作为诗人和文学家的一种特殊的敏锐和细腻
【小题3】“一个目光敏锐、感受细腻的人,会时时处处发现美的闪光,会觉得诗情俯拾皆是。”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