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北京世园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帝的便是一座半环形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青山绿水间,梯田花海旁,这座建筑宛如一柄温润的“如意”,金色的屋顶勾勒出_____的曲线。中国馆______了中华园艺精华,向人们讲述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 ),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微循环。

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展馆依次布局,______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了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

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______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跌宕起伏   汇聚   经过   整合
B.温婉柔和   会聚   通过   整合
C.温婉柔和   汇聚   通过   融合
D.跌宕起伏   会聚   经过   融合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
B.在中国馆的设计中,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C.中国馆的设计,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
D.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雨水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可被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
B.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
C.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
D.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地下有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29 04: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____。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____,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D.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事故   义正辞严   圣地   不可或缺
B.事故   理直气壮   胜地   不可或缺
C.世故   义正辞严   圣地   缺一不可
D.世故   理直气壮   胜地   缺一不可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不重蹈覆辙,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B.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C.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不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D.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重蹈覆辙,因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同类题4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 ),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 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和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小题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
B.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上层”文化,与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下层”文化应引起重视
C.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却更为关注
D.既要关注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又要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唐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B.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C.宋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唐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D.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宋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别出心裁   一如既往
B.接踵而至  大相径庭   别出机杼   始终如一
C.纷至沓来  泾渭分明   别出机杼   一如既往
D.接踵而至  泾渭分明   别出心裁   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