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天人合一”,当下流行的解释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是原始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治理不当之过,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因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   的记载。(     )。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会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本没有标准答案,决定权在人,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     地将矛头指向政敌,或肆意地乱改政策。而“书呆子”往往又    ,在灾情面前只知援引古例,却不知辩证地应用,结果不采取具体措施,反而加重了灾情。最极端的做法就是 ,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天命天意,灾害就会不除自灭。

现在,面对地震和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进行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小题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面对地震和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运用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B.现在,面对地震和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C.现在,面对地震等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进行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D.现在,面对地震等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灾异频仍,天象错乱;反之,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
B.凡国之将兴,大臣贤能,天子圣明,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C.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D.灾异频仍,天象错乱;反之,凡国之将兴,大臣贤能,天子圣明,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    随心所欲    泥古不化    听天由命
B.不可或缺    为所欲为    因循守旧    得过且过
C.至关重要    随心所欲    因循守旧    听天由命
D.至关重要    为所欲为    泥古不化    得过且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4-03 05:0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说具有________的经典性意义,堪称现代唯美诗之双壁。两首诗在艺术风格、意境上既有相通、相似处,又有相反相成相衬的绝妙旨趣。而且,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作为中国现代唯美诗的经典范本,可以说________。

在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时,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所吸引,这个事实也许正好说明诗歌的形式美其实也可以视为诗歌的真正价值而独立存在的。然而,当我们在强调二者的形式美的重要意义时,却并不意味着二者在诗意内涵上或许存在着某种缺憾;事实是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品味这两首诗的诗意内涵时,不难发现,( ),在这里,形式和内涵_______地糅在一起,以致很难将二者严格区分。 当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歌轻盈柔美的氛围里________地轻轻吟诵出声时,就很难说得清诗歌吸引我们的究竟是形式还是内涵了。这就是这两首诗的迷人之处。

【小题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举足轻重  实至名归  水乳交融  情不自禁
B.不可估量  毋庸置疑  浑然一体  情不自禁
C.举足轻重  毋庸置疑  水乳交融  身不由己
D.不可估量  实至名归  浑然一体  身不由己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意境、美丽单纯的节奏所吸引
B.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都是由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所吸引
C.在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时,几乎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吸引
D.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吸引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唯美诗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实是意象和内涵完美组合的结晶
B.两首唯美诗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实是形式和内涵完美组合的结晶
C.两首唯美诗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实是形式和节奏完美组合的结晶
D.两首唯美诗的形式其实是蕴藉诗意之美和内涵的最恰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