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甲)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柳树。(乙)“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丙)湖水、柳树、粉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值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丁)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是,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节选自汪曾祺《翠湖心影》)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