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2)夜如何其,晓钟未动  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3)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4)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5)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6)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1)(5)(3)(2)B.(5)(4)(6)(2)
C.(1)(4)(3)(6)D.(4)(1)(3)(5)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7-07 02:3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 (《孟子·离娄》)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尔反尔,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