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在极地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并且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在此之前,“雪龙号”几乎是我国唯一执行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极地破冰船。( )因此,专为极地科考而设计的“雪龙2号”____________。
“雪龙2号”全船搭载了365个为智能化功能服务的监测点,具有应力监测,冰载荷监测,温度、加速度监测等功能。这些__________都在观测的“眼睛”,将传输极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信息和船体本身信息,不仅将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延长船舶寿命,也能够为了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令人_________的还有“雪龙2号”的动力定位系统。定位时,船上的电力推进器与舵、艏艉侧推协调配合,船艏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_________。这一技术的使用,使“雪龙2号”在4级海况下可满足大型科考设备的定位收放要求,在6级风、1.5节流时能满足漂泊调查作业要求。
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______。沿途区域各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如_________________般出现;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