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B.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出的是一种宁静纯真的美。
C.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8 02:2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仔细阅读《莫言获奖的理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中的一段话,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6分)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的各项评奖原则都是针对创新和创造的,(1),这一点在诺贝尔遗嘱和诺贝尔基金会章程里说得很清楚:一份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因此,此次中国文学家莫言的获奖条件也应该符合这样的精神,即一是莫言的作品表现出理想倾向,(2)。那么,莫言的作品是否如此呢?我们不妨从瑞典文学院发布的莫言作品获奖理由分析。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这就是莫言获奖的理由。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理由呢?有人可能会按照中国应试教育的方式,拿出一些条条框框发表议论,只相信标准答案就是获奖理由,只要把获奖理由照抄一下就得了,何须费劲去分析。岂不知,(3),正是评论家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评论就会跑偏,就难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