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埃塞俄比亚空难,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和男友相约前往非洲旅行。她还有两个月年满22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陨落,遭遇的是这世间的大不幸。对于公众来说,由恻隐之心生出“   ”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情的走向出人意料: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这样的情形在舆论场上并非第一次出现,他人痛失至亲之时,个别旁观者却借此在社交场上   

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的权利。可在他们看来,别人过得好就是罪过:你出生含着金汤匙,我一贫如洗,那你早死了活该;你去非洲看长颈鹿,我在工地搬砖,那你   ;你年轻貌美享受这世界的喜悦,我貌丑人矮只配在钟楼里敲钟,那你死了我   ……

可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葆有对同类的尊重。

同情,源于人性,( )。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人类也才能在这种共通的情感中生生不息。倘若没有了“同情”,人类社会或许依旧还在丛林中“你死我说”地苦苦挣扎。

【小题1】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B.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C.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D.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也是同情
B.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C.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正是人类的同情
D.它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惺惺相惜   摇旗呐喊   死有余辜   拍手称快
B.物伤其类   兴风作浪   罚不当罪   拍案而起
C.惺惺相惜   摇旗呐喊   罚不当罪   拍案而起
D.物伤其类   兴风作浪   死有余辜   拍手称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8 01:0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经过监管部门彻查,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    的“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这样    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固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    。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    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
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    )。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人声鼎沸  耸人听闻  负重致远  风吹草动
B.沸沸扬扬  骇人听闻  负重致远  蛛丝马迹
C.人声鼎沸  骇人听闻  任重道远  蛛丝马迹
D.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  任重道远  风吹草动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B.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C.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D.利用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都能问问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B.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和出处,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都能问问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和出处,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 )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吏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铿锵成韵。  
【小题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泾渭分明 发扬蹈厉 轻重缓急
B.大相径庭 厉兵秣马 抑扬顿挫
C.泾渭分明 厉兵秣马 轻重缓急
D.大相径庭 发扬蹈厉 抑扬顿挫
【小题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B.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C.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的缘故。
D.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的缘故。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领土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的立场一直是不承认所谓的“中间线”。
B.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朝鲜的射星行为,称其引发了亚洲地区严重的安全担忧。安理会提出,要在朝鲜制裁的名单上加入新的“机构和项目”。
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