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农事紧密对应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符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如白衣苍狗。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能说明农作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空。于是,戴胜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谷雨在知性的诗中跳跃,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在农人的梦里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具有说服力。古文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并无二致。( ),无数从寒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期待着酣畅淋漓地释放。

【小题1】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B.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
D.谷雨在农人的梦里浸润,在知性的诗中跳跃,更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小题3】文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
A.与众不同(异乎寻常)
B.白衣苍狗(白驹过隙)
C.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D.并无二致(相差无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09 12:4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早在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先后两个《意见》,可谓 ,都在普及普惠上做足了文章。

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的严重不足和师资存在巨大缺口是其中两大核心问题。正是看到学前教育的强劲刚需,在利益的驱动下,天价幼儿园不断涌现,学前教育质量却没同步跟上,甚至出现虐童丑闻,与教育的宗旨  。另外,当前幼师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建造校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师资的打造绝非  之功,是最难解决的瓶颈。面临当前这样的困境,(   ),加之缩减的师范类本、专科招生名额正好可以转移到幼儿园师资的培养上,可谓  ,两全其美。期待这次《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能坚决贯彻落实,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脉相承 南辕北辙 一朝一夕 顺水推舟
B.一脉相通 南辕北辙 朝不继夕 因势利导
C.一脉相通 背道而驰 朝不继夕 顺水推舟
D.—脉相承 背道而驰 一朝一夕 因势利导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前幼师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当务之急。
B.当前幼师的,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提升幼师准入门槛实乃当务之急。
C.当前幼师的,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
D.当前幼师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提升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教育部已经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在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B.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师范教育改革是以“控量提质”为原则的
C.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教育部已经在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D.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教育部的师范教育改革已经进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______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_______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____”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______”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须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安住沉静。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修身洁行  超凡脱俗  指桑骂槐  焚琴煮鹤
B.休养生息  超凡入圣  弦外之音  哀梨蒸食
C.修身洁行  超凡脱俗  弦外之音  焚琴煮鹤
D.休养生息  超凡入圣  指桑骂槐  哀梨蒸食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陶渊明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白居易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B.“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白居易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陶渊明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C.白居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与陶渊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与白居易“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B.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C.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安住沉静。
D.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