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草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乙)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丙)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
B.草率
C.又
D.包含
【小题2】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26 10: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俭朴/简朴),但是。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___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招致的钦羡,使人(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小题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hé)
【小题2】(小题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俭朴消磨难免B.俭朴消耗不免
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消耗难免
【小题3】(小题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
【小题4】(小题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小题5】(小题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意境最接近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