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甲]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乙]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乞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丙]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猝然B.余暇C.乞求D.坚忍
【小题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4 07: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羌族人总是习惯把村寨住房建在河谷或半山腰,占据着高高的位置,所以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由于羌族没有文字,除了世代口传心授的传递外,羌笛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双簧气鸣乐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音色柔和、悠扬婉转,是旷野里最动听的天籁之声。(乙)羌笛是历代文人笔下的“宠儿”,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羌笛更是边塞诗里的“常客”,王昌龄《从军行》中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之焕《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唐诗900卷,竟有300余首与羌笛有关。何王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吹羌笛已经32年了,在他的传习所里,常能看到来学羌笛的学生。(丙)何王全说,“让更多人通过羌笛来了解羌族,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羌笛,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那小小的笛管里吹出的音乐,婉转而苍凉,见证了羌族的历史变迁,如今羌笛更已走向世界,也让羌族文化更多展现在世人眼中。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传心授B.也C.悠扬婉转D.变迁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冬天,村庄更是衣衫褴褛,一任世界欺凌,袒露在天空之下,任风雨雷电疯狂得意地挞笞,一声不吭。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因为苍老,弱,傍土而居,不会表达,(沉湎/沉醉)于太久的往事?

亲爱的村庄,你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台阶长出了蓟草和青苔,你的墙土扑簌地往下掉落,獾和鼠成为主人。上苍选择永恒,却(疏漏/疏忽)了你,你将缩在大地深处,慢慢随风飘去,化为尘土齑粉。但是,那些与我们生命中的欲望和禁忌紧紧贴在一起的东西,给我们的行为划界的东西,是不会老去和消逝的。

村里的墙又在风雪中訇然倒了一片,就像叶子又落了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在村子里不停地(徜徉/徘徊),带着淡淡的忧伤摄取最后的残败。哪一天,当我的心莫名地栗的时候,村庄它更像是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沉入夕阳。

【小题1】文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和加横线词语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弱(léi) 褴褛
B.扑簌(sù) 挞笞
C.栗(zhàn) 袒露
D.缩(juǎn) 摇曳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湎  疏漏  徘徊
B.沉醉  疏漏  徜徉
C.沉醉  疏忽  徘徊
D.沉湎  疏忽  徜徉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的门楣不再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以往主人进进出出的头顶草叶被虫子啃了就像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了
B.以往主人进进出出的头顶不再被你的门楣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了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了,就像草叶被虫子啃了
C.你的门楣不再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以往主人进进出出的头顶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了,就像草叶被虫子啃了
D.以往主人进进出出的头顶不再被你的门楣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了   草叶被虫子啃了就像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