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  ①  。比如,我们读杜甫的《蜀相》时,除了对作品中所写诸葛亮的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   ② ,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   ③ 。如陆游的《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两首诗,虽都写于孝宗淳熙十三年,但由于《书愤》写于他闲居山阴失意之时,诗中就多激愤之情;而写《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被召回临安,权知严州军事,诗中就主要反映他的孤寂厌倦。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12-02 05:1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经常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但“操千曲”“观千剑”还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还远远不够。老舍曾说,“我以为写小说最保险的方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岛行为,(   ),即要修炼学识学识首先于火热的人民生活“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道听途说闭门造车,作品必然是隔靴搔痒。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把真实的生活变成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优美的旋律,作品也才能打动人心。学识的获得还需要艺术工作者多读书识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陆游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但凡艺术莫不如此。艺术工作要“专”,“专”可以让我们立足于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形成质的飞跃,艺术家学问要博,见识要广。如鲁迅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

【小题1】依次替换文中加点处的成语或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B.捕风捉影或向壁虚构
C.蜻蜓点水
D.概莫能外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须知道小岛置于一片怎样的大海之中
B.必须知道小岛是不能脱离大海而独立存在的
C.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
D.必须清楚整片的大海之中才有小岛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专”可以让我们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形成质的飞跃,艺术家学问要博,见识要广。
B.“专”可以让我们立足于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形成质的飞跃,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
C.“专”可以让我们立足于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艺术家学问要博,见识要广。
D.“专”可以让我们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