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_____。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_____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但是,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______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______。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B.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C.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D.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B.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C.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12-07 09:4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许多人心目中,身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是中国汉字 的家。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古董商售卖的骨头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符号,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们,对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详,(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横空出世。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朝是否存在属于    的千古之谜。中国从哪里来,中国历史的可信开端究竟在何处?这一事关文明起源和民族认同的课题,因甲骨文的丰富记载而曙光初现。战争的胜利、奴隶的逃跑、国王的梦境、流星雨的爆发……甲骨文 了一个鲜活的商代世界。

不仅甲骨文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记忆。从甲骨文至今,一脉相承的汉字使中华文明传承没有中断,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今天,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无论方言口音、生活习俗如何迥异,通过共同的文字,人们可以毫无 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是汉字这块 积淀数千年的文化基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副其实 悬而未决 复活 限制
B.名副其实 疑云重重 还原 障碍
C.当之无愧 悬而未决 还原 障碍
D.当之无愧 疑云重重 复活 限制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一片甲骨何以震惊天下,从寥寥几句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的
B.却很难从寥寥几句叙述中体会到,一片甲骨如何震惊天下
C.却很难体会得到,寥寥的几句讲述何以能让一片甲骨震惊天下
D.但寥寥几句,却讲述了这一片甲骨如何能震惊天下的故事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也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
B.甲骨文因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而成为了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
C.甲骨文因为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D.甲骨文不仅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