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大多已经习惯了“垃圾扔掉就不存在了”的认知,但真实的情况却 。以杭州为例,唯一一座垃圾填埋场已经埋了将近100米高,(    )事实上,不仅是在杭州,全国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已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 ,“垃圾分类”成了上海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参加的“考试”。各种知识点和“考试” :哪些是湿垃圾,哪些是干垃圾,如何分类……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当然,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人们克服一点生活中的不便,主动走向文明。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施行 纷至沓来
B.骇人听闻 刻不容缓 施行 络绎不绝
C.骇人听闻 迫在眉睫 实行 纷至沓来
D.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实行 络绎不绝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停用它一周,垃圾就将把杭州淹没。
B.只要它停用一周,杭州就将被垃圾淹没。
C.它只要被停用一周,杭州就将被垃圾淹没。
D.它只要被停用一周,垃圾就将把杭州淹没。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在杭州,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B.不仅杭州,全国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C.不仅在杭州,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D.不仅杭州,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6 07:5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一落,这世界便完全安了。都市人以昼为夜,以夜为昼。在农村里,虽然男耕女织,自自足的岁月早已破产,日入而息的流风遗韵,,却至今犹存。

小楼夜静,灯火青,一卷在手,心醉神怡,固然是一种极大的享受。熄了灯,无忧枕上,黑甜乡里,好梦不惊,更是最好的息。

但在更深夜,万籁无声的时候,却常有断续的歌声,夹在小舟的乃声中,送到了枕畔,破碎了无边的恬静。

歌声如飘风,如一缕   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的   ,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了。咿呀的桨声,着激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的   ,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歌声是轻快飘忽的,但听起来却觉得苍凉。因为歌声是夜行的舟子,在长夜迢的旅途中,为破除寂而歌。这是最动人心、耐人寻味的人间天

听了枕畔歌声,我常常想披衣而起,打开窗户,祝福他一路平安!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安(bì) 青(yíng) 自自足(jǐ)
B.乃(ǎi) 息(jiāng) 清晰可(biàn)
C.(jiā) 夜(1án)   长夜迢(tiáo)
D.寂(cén) 天(lài)   动人心(xuán)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渺茫 激越 模糊
B.摇曳 清越 含糊
C.渺茫 激越 含糊
D.摇曳 清越 模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疟疾是世界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常用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1968年,中国正式启动相关项目,39岁的屠呦呦 ,担任中药研究所该项目的组长。在简陋的条件下,她带领团队,整理出600多种抗疟草药,又从中选出200多种方药,对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最终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法,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发现青蒿素,攻克了世界难题。青蒿素问世48年来,大大 了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成为万众瞩目的公众人物后, 的屠呦呦仍默默坚守在科研一线,因为她深知自己的研究是数亿人健康的 ,与几百万感染疟疾的生命密切相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临危不惧  减少  垂暮之年  保证
B.临危受命  降低  耄耋之年  保障
C.临危不惧  降低  垂暮之年  保障
D.临危受命  减少  耄耋之年  保证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在治疗疟疾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B.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在治疗疟疾上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屠呦呦
C.201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屠呦呦,因为她在治疗疟疾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D.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因为她在治疗疟疾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