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图A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5-07 04:1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小题2】“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火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小题3】“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小题4】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图示箭头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不变
同类题2
读“澳大利亚≥10℃积温(单位:℃)及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下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区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大,蒸发消耗热量
B.甲地区地处背阳坡,太阳辐射弱
C.甲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地区地处雨影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小,积温少
【小题2】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下列有关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A地可能是园艺业
B.B地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A地可能是热带种植园农业
D.B地可能是乳畜业
同类题3
下面左图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 A的名称是
,右图所示季节对应左图中的_____图。(填序号)
(2)右图所示季节,甲地盛行风向是_________,乙地受左图中_________
控制(填名称),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丙处此时主要吹__________风(填风向),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其成因为
。
(4)甲乙丙三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是
,原因是
。
同类题4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题1】若此图表示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小题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小题3】若此图表示太平洋大洋环流,且c、d两地全年昼夜近于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大型渔场而沿岸有沙漠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外流湖,当地人称其为神龙潭。神龙潭有“三奇”。一是深不可测。湖底有密布如林的石柱,也有幽深的洞穴,许多洞穴与地下水相连,是一个典型的岩溶湖。二是能预测天气。如果水面上涨,则预示着近期将有阴雨天气,向外流出的水就多;如果水面下降,则预示着近期将是晴天,向外流出的水就少。三是泉水不定期的涌出与倒流。每遇干旱,湖中会涌出大水,蔚为壮观;而每遇久雨,湖水下沉,则呈倒流之势。村委会在湖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旅游参观。下图为神龙潭地质构造图。
(1)解释神龙潭深不可测的自然原因。
(2)从气压的角度解释神龙潭能预测天气的原因。
(3)简述神龙潭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