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图A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5-07 04:1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冬季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刻,气温分布与空气运动状况最可能的是
A.a处的气温比b处低
B.②③处有逆温现象发生
C.风由江面吹向谷坡
D.江面以下沉气流为主
【小题2】一天中c、d两点距离最近的时间最可能是
A.9时
B.14时
C.20时
D.4时
【小题3】c、d两点距离最近时,河面上方空气运动状况是
A.从高空下沉
B.停滞、堆积
C.向高空上升
D.向两岸上坡爬升
【小题4】据图推断,该日图示河谷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夜雨
B.雾霾
C.洪涝
D.冻害
同类题2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小题2】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风力比乙地小
B.丙地为大风、降温天气
C.丙地气温比乙地高
D.丁地为阴雨绵绵天气
同类题3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小题2】“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长江流域阴雨连绵天气
B.适宜我国南极科考船队出发
C.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
D.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
同类题4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A.绿地面积
B.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D.人口数量
【小题2】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同类题5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图(c)为风向标读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小题2】锋通过④地时
A.风向由偏北风转变成偏西风,风力增强
B.风向由偏西风转变成偏北风,风力增强
C.风向由偏北风转变成偏西风,风力减弱
D.风向由偏西风转变成偏北风,风力减弱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