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嫦娥三号”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并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成功实现软着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嫦娥三号”
A.发射时,英国伦敦市区的街灯已亮
B.发射至着陆期间,北京夜长逐渐变短
C.着陆时,惠灵顿(174°E)为14日
D.发射至着陆期间,悉尼(34°S)正午日影变长
【小题2】“嫦娥三号”在月球白天要耐受可达120℃的高温,夜晚要抵御接近-180℃的低温,这是因为
A.月岩升温与降温速度慢
B.着陆区地形以高原为主
C.月球无大气的调节作用
D.月球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小题3】“嫦娥三号”着陆区分布着玄武类岩石,此岩石属于
A.侵入型岩浆岩
B.喷出型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2-27 09:50: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小题2】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大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
③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④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同类题2
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许多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沙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2】“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
A.年降水量增多
B.空气对流减弱
C.热量交换增强
D.水汽蒸发加快
同类题3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则
地为受热的地区,箭头④代表的含义是
。
(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丙丁乙代表三大类岩石,则丙代表的是
岩,如若丙岩石已经裸露于地表,则丁为
岩,箭头③代表的是
作用,箭头④代表的是
作用。
同类题4
下图中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示意图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
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B.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小题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d为下沉气流
【小题3】若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
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C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
C.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同类题5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冬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河内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
D.返航时途经科伦坡时,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小题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