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在冬季威力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14 06:4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
同类题2
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是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微细冰针,结构疏松,因冷至0℃以下,由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凝结所成。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霜降日,大庆市(46.5°N)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观察到的一天中树影移动轨迹最接近
A.
B.
C.
D.
【小题2】关于霜的形成条件,表述不正确的
A. 霜多出现在寒冷的秋末、冬、春初季节 B. 霜多出现在夜晚特别是日出前
C. 霜的形成需要多云、微风或无风的天气 D. 霜附着的下垫面物体表面粗糙、表面积大
同类题3
左图为我国西南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我国西南某河谷地带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①~④地中(双选)( )
A.①地为山脉
B.②地地势低
C.③地为河谷
D.④地地势高
【小题2】甲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双选)( )
A.地势较低
B.暖湿气流影响
C.太阳辐射强烈
D.温室效应显著
【小题3】西南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的成因主要有(双选)( )
A.夜晚降温迅速,易形成降水
B.白天逆温层,不易形成降水
C.夜晚多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
D.白天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同类题4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增强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⑤增强
同类题5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据图判断( )
A.当地时间14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该地该日的昼长约为14小时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上午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