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增强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⑤增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28 02:49: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
A.自然带生产量小
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河流水量变化大
D.地形坡度大
【小题2】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C.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
D.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
同类题2
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2009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2题。
日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低气温
23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8 ℃
28 ℃
25 ℃
最高气温
31 ℃
32 ℃
33℃
34 ℃
35 ℃
36 ℃
37 ℃
38 ℃
38 ℃
30 ℃
天气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风力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较强偏北风
【小题1】2009年9月15日--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小题2】2009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同类题3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
D.地面削弱作用
【小题3】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⑤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小题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②强,④弱
同类题4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题。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同类题5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
(3)分别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为什么?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