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竖线左侧为白天,右侧为夜晚,则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16日白天气温最高
B.1月17日昼夜温差最大
C.1月18日易出现霜冻
D.1月19日易形成夜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27 09:1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树木涂白(图)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是树体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可以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也可防止日灼病,同时还能推迟开花期、躲避晚霜冻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树干涂成白色的主要目的是
A.白天降低树干温度
B.晚上增加路面亮度
C.增大树干的昼夜温差
D.美化城市景观
【小题2】涂白剂中的生石灰和硫磺等主要作用是
A.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
B.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C.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D.散发热量,提高温度
【小题3】我国北方地区树木涂白的最佳时期是
A.夏季
B.深冬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同类题2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小题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③强,夜晚①弱
B.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C.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D.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同类题3
下图是我国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A.A地与B地
B.B地与C地
C.C地与D地
D.A地与C地
【小题2】造成C地比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主要是
①地形 ②河流 ③降水 ④纬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4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 )
A.②比①细是因其大气逆辐射强
B.雾霾天④将增强
C.③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
D.⑥削弱太阳辐射
【小题2】青藏高原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②较小
B.③较大
C.⑤较大
D.⑦较少
【小题3】图乙所示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①增加照明
②增加大气密度
③保温预防霜冻
④增强大气削弱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4】与图乙中的做法所起的作用不同的方式是( )
A.用鼓风机通风
B.覆盖秸秆
C.提前浇水
D.搭塑料棚
同类题5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晴朗夜晚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因为有利于 (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