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大连海滨地带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天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甲为夜晚,吹陆风
B.乙为夜晚,吹海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
D.乙为白天,吹陆风
【小题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天气系统不同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人类活动变化
D.气压带、风带移动
【小题3】大连某中学地理户外研习小组的同学对该海滨地带进行连续调查发现:每个月出现海陆风的天数均小于15天,冬季出现海陆风的天数是一年中最少的。导致该地冬季出现海陆风的天数一年中最少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海陆之间无昼夜温差
B.冬季取暖使陆地温度升高
C.多云天气导致保温作用强
D.强劲的冬季风削弱了海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09 11:0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建国以来,上海城市化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对局地气候带来影响。下图为上海多年平均标准化相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注:实心圆表示降水偏多,空心圆表示降水偏少,偏多、偏少的程度与圆直径成正比。
【小题1】与1960~1983年相比,1984~2007年上海
①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城市化速度减缓
③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增大
④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减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小题2】图中a、b、c、d四地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小题3】下列四个月份中,上海降水量空间差异最大的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同类题2
关于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的描述,其实早在宋朝,诗人陆游就已在诗文“城市尚余三伏热,袱光先到野人家”中体现了这种现象,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真知.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能够证明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的依据有
A.阴天热岛强度日变化较小
B.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C.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D.晴天热岛强度大于阴天
【小题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轻热岛效应的有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缩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D.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
同类题3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7年10月28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的风向应该是
。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率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并画出高空等压面。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同类题4
读“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变形情况,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
(2)由图可知,甲地气温比乙地气温
(高或低)。
(3)将M、N、P、Q四点气压值按从大到小排列
。
(4)假如图示甲、乙、间的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甲或乙)。
同类题5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图中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城市通风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补偿空间气温较高
B.补偿空间高空气压高
C.作用空间降水概率大
D.作用空间气压较高
【小题2】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小题3】城市通风廊道应
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