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
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
B.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
C.晴天,地面辐射减弱
D.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13 12:0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当空气饱和后,由于上升过程中气温继续降低,降水释放热能弥补降温。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两线段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
A.a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干空气
B.a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湿空气
C.b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湿空气
D.b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干空气
【小题2】若图示为某一山地迎风坡的降温状况,则开始出现降水的高度约为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同类题2
霜柱,是指寒冷的冬夜,在裸露的松散土地上,形成的一种呈束丝状的冰晶,其顶端常覆有少量泥土(如下图),该现象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霜柱”的水汽的直接最可能是
A.雨水
B.土壤水
C.大气水
D.生物水
【小题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霜柱”现象较为少见的原因有
①夜晚气温较高,水汽无法凝结 ②夜晚地面温度低,表土易冻结③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④空气湿度较小,缺少水汽供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小题2】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规律的是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先减后增
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变化不大
同类题4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小题2】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同类题5
下面为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地均受高压控制
B.黄海比南海风浪小
C.A处气压高于B处
D.D处太阳辐射较C处强
【小题2】乙图所示时刻,一油轮经台湾海峡驶往上海,途经台湾海峡时( )
A.遭遇台风
B.顺风航行
C.逆风航行
D.观赏海上日落
【小题3】下列各地由甲到乙的时段,风力变化正确的是( )
A.海南岛风力增大
B.上海与广州风向相同
C.朝鲜半岛风力减小
D.福建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