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面积
26万平方千米
最冷月均温
5℃~8℃
最热月均温
16℃~29℃
年均温
16℃~18℃
降水量
1000毫米~1300毫米
无霜期
250天~350天
年日照时数
900小时~1300小时
【小题1】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小题2】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
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26 03: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人类活动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同类题2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O℃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每年入秋后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霜冻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容易产生霜冻的主要是
①暖锋天气 ②冷锋天气 ③热带气旋 ④逆温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图中P地区最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雷州半岛
D.江淮地区
【小题3】有关霜冻对我国农业生产危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藏霜冻时间长影响青稞生长
B.初霜冻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的收获
C.终霜冻对华北小麦播种影响大
D.终霜冻影响长江中下游棉花采摘
同类题3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当空气饱和后,由于上升过程中气温继续降低,降水释放热能弥补降温。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两线段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
A.a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干空气
B.a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湿空气
C.b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湿空气
D.b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干空气
【小题2】若图示为某一山地迎风坡的降温状况,则开始出现降水的高度约为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同类题4
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C.垂直变化7月最大
D.垂直变化11月随高度递减
【小题2】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A.晴天多
B.白昼长
C.太阳高度大
D.阴雨天多
同类题5
我校今年有教师到新疆支教,那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少
B.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
D.沙漠地区的风沙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等降水量线及其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