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密封玻璃箱,其中甲箱底部放有土层。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半小时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温度比乙箱高。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该实验主要验证( )
A.土壤的反射率
B.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C.大气热力环流
D.一天最高气温出现时刻
【小题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甲箱的土层吸收太阳辐射
B.透进甲箱的太阳辐射更强
C.透出乙箱的太阳辐射更多
D.乙箱中产生的大气辐射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3-17 05:2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同类题2
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有关①、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B.②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C.①层大气适合于飞机飞行
D.雾霾天气的出现与①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有关。
同类题3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同类题4
倒春寒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下图为安徽南部某年某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段是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倒春寒来临时,不少农民燃起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 )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危害
D.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同类题5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小题2】“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小题3】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图示箭头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不变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