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小题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有差异
B.箱底辐射有差异
C.箱内空气吸热有差异
D.箱内空气辐射有差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12 03:3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的辐射代号名称A
(名称); E
(名称);F
(名称),有霜的夜晚说明F比较
(强或弱)。
(2)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合理解释: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的是什么。
(3)与K作用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B.农民焚烧秸秆防霜冻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高处不胜寒
同类题2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分析,A层是______,B层是________,C层是________
(3)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____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____层,发射人造卫星在_____层。(填字母)。
同类题3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小题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同类题4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增强
【小题2】下列诗句中描写景象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明•王继芳《锦石崖》)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
同类题5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容易发生霜冻的气象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的霜冻
A.纬度越高,初霜越早
B.纬度越高,终霜越早
C.纬度越低,初霜越早
D.纬度越低,霜期越长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