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此隧道( )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5 08:4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反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散射作用
D.折射作用
同类题2
气温垂直递减率指上升一个单位海拔高度时,气温下降的数值,其大小与地面辐射强弱有显著相关,也受降水量、植被覆盖、风速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气温垂直递减率是0.6℃/100M。下图示意30°- 35°N大陆东部某东西向高大山脉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山脉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均高于冬 季,主要原因是夏季
A.大气降水多
B.太阳辐射强
C.地表植被好
D.季风风速大
【小题2】该山脉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是北坡的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日照较多
D.植被较好
同类题3
下图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A—G—C
B.A—D—G
C.G—F—D
D.F—D—G
【小题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A辐射少
B.大气吸收G辐射少
C.地面吸收F辐射少
D.地面吸收D辐射少
【小题3】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变差,与其有关的是
A.A增强
B.E增强
C.D增强
D.G增强
【小题4】农村传统的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傍晚闷烧秸秆放烟。这样做是因为烟尘可以与云雾一样
A.增强地面辐射
B.减弱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减弱大气逆辐射
同类题4
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④主要是大气热量的根本
【小题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同类题5
下图为“北京市2018年4月16日~21日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段,北京市( )
A.因寒潮过境而出现降温过程
B.19日较20日,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日温差随阴雨过程持续增大
D.降水过程利于降低空气中的浮尘
【小题2】图示时段,气温总体上升的原因是北京市( )
①白昼时间增长 ②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③受夏季风影响 ④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