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小题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地面辐射——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6 10:4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表为北京市2015年11月天气状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注:霾是指大气中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小题1】霾日时,能见度变差,主要是因为( )
A.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霾吸收了太阳辐射
C.霾增强了大气散射
D.霾反射了太阳辐射
【小题2】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
A.降温能消霾
B.干冷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
D.大风能消霾
同类题2
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地面主要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3
根据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寒冷的夜晚,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同类题4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小题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小题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同类题5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来自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春季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关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
A.①
B.②
C.③
D.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