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小题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小题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3-17 11:3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6年11月1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6年11月18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及洗车指数。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小题1】此时( )
A.甲地强降雪,洗车指数高
B.乙地气温低,适合穿棉衣
C.丙地风力弱,空气质量差
D.丁地雨雪天,交通受影响
【小题2】该日,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出现近30℃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B.受强大的热带气旋控制
C.高大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
D.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小题3】为预防冻害,华北地区农民为农作物覆盖塑料薄膜,其作用是( )
A.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辐射的损失
C.降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对流层大气逆辐射
同类题2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结果
C.火山喷发的结果
D.生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同类题3
上海郊区某蔬菜大棚,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小题2】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同类题4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 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a
B.增强b
C.增强c
D.减少蒸发
同类题5
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则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