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b点的区时是________。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________。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4)甲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_方向。该日a、b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4-04-25 10:0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A.北极上空看自西向东1恒星年
B.逆时针 1回归年
C.南极上空看自东向西l恒星年
D.顺时针 1回归年
同类题2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
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
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
(5)此时,地球在
(近、远)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
(6)(不定项选择)此时( )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
同类题3
在民国时期,我国曾划分了5个时区,自西向东分别是昆仑时区、新藏时区、陇蜀时区、中原时区和长白时区。这五个时区分别以82.5°E、90°E、105°E、120°E、127.5°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图5为民国时期五个时区的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国民政府于陇蜀时间1939年的一天上午十点在陪都重庆召开会议,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时区划分,此时
A.喀什(约75°E)的区时为8:00
B.南京(约118°E)的区时为12:00
C.乌鲁木齐(约87°E)的区时为8:30
D.哈尔滨(约126°E)的的区时为11:30
【小题2】下列关于民国时期五个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个时区的使用有利于全国的联系沟通
B.五个时区的划分把各省都划分在了同一个时区
C.五个时区的使用有利于各地节省能源
D.五个时区中面积最大的是新藏时区
同类题4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同类题5
下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错误的是
A.
B.
C.
D.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光照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