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僧一行的发现说明了()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B.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D.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12 02:2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小题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同类题2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中国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处于②位置时,为北半球
日(节气),此时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
。
(2)地球位于④位置是,右图所示的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海口)中黑夜最长的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北)移动。
(3)自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至2013年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
(增大或减小),泉州的白昼逐渐变
(长或短),南极附近出现
(极昼或极夜),其范围逐渐
(变大或变小)。
(4)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北京日出的地方时是
时,当北京时间是12时,伦敦(中时区)是
时。
同类题3
下图示意一年中地球绕日公转速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P可能是
A.1 月初
B.4 月初
C.7 月初
D.10 月初
【小题2】P至 Q阶段,太阳直射点
A.逐渐北移
B.先北移后南移
C.逐渐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同类题4
读下面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判断,回答11~12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南半球昼长夜短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同类题5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 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小题2】在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河套平原因气温低而农闲
B.塔里木河因引水过度而断流
C.刚果河水位急剧暴涨
D.亚马孙河航运异常繁忙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