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读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张家界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A.谷雨与立夏
B.立冬与立秋
C.雨水与处暑
D.小满与大暑
【小题2】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称为“冬至一阳生”。从地球运动的规律来看,这是因为冬至日
A.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阴阳平衡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白昼逐渐增长,阳气回升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阳气最盛
D.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太阳辐射最多,阳气最盛
【小题3】下列节气中,关于张家界市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
B.惊蛰和清明节气日,日出时间相同
C.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是受冷锋影响
D.秋分节气日前后,可观赏到油菜花开烂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23 07:0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所示日期为
。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为
。
(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
,经度
。
(4)图中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昼夜等长的是
点。
(5)早晨6点的是
点。
(6)A点的昼长是
小时,日落时间是
点。
(7)图中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是
点。
同类题2
甲图为“某日昼夜状况分布部分示意图”。乙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其中乙图中ABCD的位置是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看甲图回答:此图为______ 半球的俯视图,甲地位于乙地的_________方。
(2)甲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3)甲图中晨线是________, 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昼长为_________小时。
(4)乙图中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南阳市的昼夜长短如何____________
(5)乙图中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此位置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这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这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其中A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公转速度较
,南半球是
季节。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此时北极圈内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当地球运行到B点附近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
同类题4
下图中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弧ACB为晨线,此时国际标准时为14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B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30°W B. 75°N,30°W
C. 15°S,30°E D. 75°N,150°E
【小题2】若此后A点向P点移动,则P点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所需时间最接近
A. 47天 B. 137天
C. 232天 D. 332天
同类题5
下左图是 9 月 23 日地球关光照图,右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 A、 B、 C、 D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
( 2) 此刻, C 地的地方时为
时。
( 3) 该日,地球公转至图 9 中的
位置。
( 4) 此后半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 5) 描述地球从丁公转至乙期间,太原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特征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