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示意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A.四季更替
B.昼夜更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小题2】图示日期可能为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11 06:0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和近、远日点,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18年的秋分在9月23日,那么秋分日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的位置大约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小题2】当太阳从公转轨道③处运行到①处时,其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逐渐变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逐渐变慢
同类题2
每年冬至前后,太阳即将落山时,阳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的桥洞,形成“金光穿洞”的壮丽景观(左图)。右图是拍摄地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照片拍摄地是在十七孔桥的
A.西端北侧
B.西端南侧
C.东端南侧
D.东端北侧
【小题2】照片拍摄时,地球的光照图最接近(图中实线为晨线,虚线为昏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同类题3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月球车“玉免”在月面成功着陆。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都是28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
A.漠河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全球各地都属于同一日期
C.纽约为正午 12时11分
D.济南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小值
【小题2】“玉兔”能量完全于光能发电。其连续工作的时间是
A.1天
B.14天
C.28天
D.56天
同类题4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小题2】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同类题5
读下图“地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中秋吃月饼,共庆团圆
B.端午赛龙舟,踏青插柳
C.除夕放鞭炮,守岁迎春
D.农历七月七望双星,鹊桥相会
【小题2】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至B先快后慢
B.B至C越来越慢
C.C至D先慢后快
D.D至A越来越慢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的轨道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